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рмитаж
冬宮:Palace Embankment, 32, St Petersburg, Russia, 190000
電話:+7 812 710-90-79
Sophie是地圖王,她看地圖很了得,不像我,東南西北都分不清。
在香港彌敦道,想去油麻地往往也會向旺角方向走去。
有些人應該天生對方向很不敏覺,我想我是其中的一員。
因為有Sophie在,所以我就全盤依賴她了,她說走東我就往東。
於是我們就展開了走去冬宮的旅程,其實是很容易找到的。
只要你在Nevisky Prospekt涅瓦大街,往涅瓦河的方向走,很容易便會找到了。
如果路癡如我也不要緊,出發前記熟Эрмитаж這個名字,聖彼得堡人總會知道的。
我建議預留一天去逛冬宮,因為實在太大了,即使給我多兩天,我還是不會走得完。
俄羅斯媽媽跟我說,如果你每一個作品都用2分鐘去觀賞,你在聖彼得堡住個十年吧,
還要每天留在那兒很長時間才看得完。
出發前我申請了國際學生證,排隊購票時出示,就可以得到免費票一張。
所以持有學生證的人,可以考慮分兩天去看冬宮。
出發前阿姨給我弄了早餐,我再post一次阿姨的照片吧。
我生活習慣不好,在香港經常略過早餐這一環。
有時太趕時間出門,明明前一晚睡前永遠雄心壯志,說要提早一點起來,
煮個麵吃也好。
而且我是要吃熱乎乎的東西,這樣才會使我心情好過一點。
有時逼不得已,就只好吃麵包或餅乾,但只有熱食才讓我感覺到自己是吃過東西。
當然,你別要妄想在俄羅斯早餐去買油條吃白粥,更不要想什麼吃個雲吞麵了。
我基本上是在最後一日,才吃到「米」。
是阿姨煮的早餐,她到底用米做了什麼?是牛奶煮米,是很硬很硬的米。
這個留待當日遊記才寫吧。
其實我早該說說俄羅斯人平時都吃什麼。
主要的都是麵包,土豆和沙拉。所以早餐我看他們很慣常就是幾片黑面包,
沙拉和土豆。
然後配點果汁,或是一些果醋。
相較之下,在阿姨家我主要吃的是白麵包。因為我不懂吃黑麵包。
它吃下去有點酸酸的,比較硬。主要是我不喜歡那酸酸又帶咸的味道。
但是黑麵包其實是很有營養的,易消化又幫助消化。
吃過早餐後,我就得出門了。
阿姨的家離地鐵站比較遠,我首先要走一段約十分鐘的路,
坐「小巴」5~6分鐘到地鐵站,小巴得花上30盧布。
不知道大家對俄羅斯的房子有沒有存有幻想,
其實除了景點區,俄羅斯,無論是莫斯科還是聖彼得堡的房子都是普通過普通。
帶有很濃厚的共產味道,和中國內地一些樓房是大致相同的。
所以也不用妄想到俄羅斯可以住在美美的洋蔥頭房子裡,加上我是住當地家庭,
更加沒有堂皇的酒店,但人氣很足。
這就是我住的那棟樓的門口,常常有些大媽和青年人等坐在門口聊天。
手上少不了都是煙或酒瓶,但他們看見基本上都會微笑點頭之類的。
我想住在這麼偏遠的他們,看見應該在想。
「怎麼到這遠來,還是避不開遊客?」
門口走進去是一片很空曠的地方,也很黑,白天走的話,連手指頭也看不見。
因為是真的很黑,沒燈沒光。
所以我一般下樓都是走另一邊,直接落到地面,不用經過這兒的。
是胖姐姐帶我回家時,她一般都會走這條路。
然後我要離開這個區,就得走走走走走,一段時間吧。
這兒看上去很孤獨,就獨立的一個區。
我在想,他們是不是要故意想體現城鄉共生的概念?
旁邊還真是一大片草,還有房子在裡面。
走過這條長長的路,還得另一條很多樹的路。
我一般都是自己出去,然後和胖姐姐一起回來。
有次胖姐姐問我,我一個人從這兒出去時會不會害怕。
我沒有,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有時這些的確靜得可憐,但只要有陽光照著,
周圍空氣很溫暖,於是我也不怕了。
今天的天氣實在太好,昨天的聖彼得堡很冷,只有11度,
加上下雨,讓我只想往家裡鑽。
這天的天很藍,看到滴血大教堂,突然發現,比昨天看的美太多了。
為什麼叫滴血大教堂?其實也有人叫它基督復活教堂/喋血教堂。
教堂歷史很久,是1883至1907年期間建造,這是一座正式的東正教教堂,
在聖彼得堡不多的。
其實聖彼得堡的感覺比較歐洲,這種俄羅斯風格的建築相比莫斯科少之有少。
這張照片是從教堂旁的小市場拍出去的,跳蚤市場稍後才作介紹。
跟著地圖一直走,發現冬宮真的很容易用走的去到。
所以如果有時間的,不妨慢慢走過去,又可以欣賞一下大街的景色。
在途上我們發現了很多高級的食肆,是很貴的餐廳。
未出發前已經聽聞俄羅斯的餐廳消費不菲,有次和sophie 去吃,
才發現,物價真的高得可怕。
只是很普通的吃一點兒東西,也可能花掉你每人~200港元。
所以出發前,我的俄文老師叫我找點小咖啡廳吃吧,
餐廳還是偶爾好了。
涅瓦河(Нева)是西北部的河流,水會流入芬蘭河。
其實沿著涅瓦河,可以走去很多地方,有時間可以這樣做,
我有一天就沿著河,一個人走了大約兩﹑三小時。
不過其實建築物都長得差不多,就是有些地方比較有人氣,有些地方建築物比較好看而已。
在談及莫斯科時,我已經說過俄羅斯人維修建築物時,會把建築物的樣子印在這些布上。
我和Sophie 都覺得他們很細心和有趣。
聊聊天走著走著,我們就到了冬宮廣場。
因為是著名景點,所以真的很熱鬧。
有的人躺在廣場上曬太陽,旁邊也有旅遊巴士停放。
總算來到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在廣場的中心,有一條用花崗岩做的阿歷山大柱,是用作紀念拿破崙戰爭的。
好像有40多米高。
冬宮就在我們眼前,入內首先要做的,就是買票。
冬宮以前是沙皇住的地方,我聽俄文老師說過,19世紀中葉時,
俄國有規定,除了教堂之外,所有建築物都不能比冬宮高。
這座巴洛克建築,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冬宮是逢星期一休館的,平日則約下午六時關門。
門票好像是350盧布,攝影票是100盧布。
但手持國際學生證就可以獲得免費門票,不過還是要到售票那兒出示證件,
阿姨就會給你博物館的門票。
因為冬宮是很有名的景點,所以旅客會比較多,如果不想排隊的話,可以在網上先訂票。
如果香港有個圖書館像這樣,學生的學習風氣應該會提高不少。
至少我會多點兒去,哈哈。
珍品太多了,我其實也無法記著到底哪樣是哪樣,
更莫說要作介紹了。
遊覽過程裡面,不得不用走馬看花的方式,遇到很難忘的才拍個照吧。
不過我遇到一位很可愛的小男孩,他每件展品都拍照,
我想他應該很快便會累吧。
其實我貼再多的圖片也是沒有意義的,因為親身看一眼,實在難忘得多。
因為一向鍾愛俄羅斯,我經常會找到莫斯科或聖彼得堡的照片,
或是收藏了不少人的遊記。
我以為我看得已經夠多了,出發前也懷疑過自己,
怕看得夠多了,到時不會再有震撼人心的感覺了。
誰知道,從機場出去那一刻,呼吸到莫斯科空氣那一刻,我還是感動了。
看到滿街的俄文字,我還是不敢相信。
每到一個從網絡上看過的地方,親眼看的,始終不同。
臨閉館的時候,我和Sophie 聊了很久。
在聽聽她以前到不同國家旅遊的經歷,我問她:「俄羅斯比你想像中好嗎?」
「好多了,我覺得網上說的話是誇大了。」她說了類似的話。
她問我啊,比較喜歡莫斯科還是聖彼得堡多點。
我說我不知道,莫斯科才算是真正的俄羅斯,畢竟那麼多年的首都,
要感受真正的鐵幕,非得要選莫斯科啊。
可是如果要住下來的話,應該是聖彼得堡吧,
舒服,沒那麼多中亞人。
Sophie告訴我,她覺得俄羅斯這地方,挺適合我的。
救命,為什麼我看起來那麼矮小?
還記得我說過的俄羅斯朋友吧。
我就在冬宮的樓梯上,給他撥了一通電話。
電話響了一會兒,有人回答:「Алло?Алло?」
我本能反應地說了「喂」,然後回過神來說「hello」。
我才說了一半hello,他就說,「啊是你啊?」
聽著聲音有點不像他,所以我就問,「I dialed the wrong number?」
「No, is me, Dima.」在確定那個真是他,我便告訴他我在冬宮。
然後他問我要不要吃晚飯,我就答應了。
戲劇性地電話掛線了,原來是我的話費都用光了。
得提醒一下,俄羅斯的通話費用得特別快,只要我一打電話,
話費就會很快的花光。
「我猜你的電話卡沒錢了?」他給我的whatsapp發了訊息。
我心想這人跟我當了五年朋友,智慧上倒是因為我増長了不少。
好不容易偷到wifi,然後就約好了地點。
是大街那間書屋,我一就書屋,他就懂了。
之後他給我發了個訊息,俄語寫著「он мой вей」,
我完全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該不會是潮語吧?我也查了字典,找不著什麼意思。
關鍵是最後那個字不是字啊。
он在俄文是「他」的意思,然後我在想,
會不會是他的女朋友想告訴我,他沒有帶電話出去呢?
以他的性格,忘記帶電話不是出奇的事。
但想想,女朋友是俄羅斯人,不會寫錯字吧?
最後我們在地鐵站碰了面。
也吃了飯,對就這樣。
聊了很多很好笑的話題,街上的人都有點好奇地看著我們,
俄羅斯和中國人的配搭應該不罕見吧?
然後我問他,我比你想像中的高吧,那是因為他常常笑我矮。
我認為自己不算是高,但也不到矮,也過了160啊。
「我想像中,你實際高度就是這樣啊。」於是我沒好氣回應了。
「對了,он мой вей是什麼意思?」我拿出短訊問他,
「哈哈,你不懂嗎?on my way,用俄文拼出來的」,除了狠狠地瞪他一眼,
我也不知道應該用什麼反應,明明最後那個字拼不出way的音,只是說服自己他讀出來是俄式英文吧。
後來我們聊到晚上11時多,因為他約了朋友去家裡聊天,應該是一大群的。
我睏得眼睛都快張不開了,說要回家去。
而且也怕胖姐姐和阿姨會擔心我,所以想要回去。
他有不停問我要不要去坐坐,因為現在很晚我一個人回去也不好。
因為他現在不和媽媽一起住了,而我也認為他的媽媽。
所以他說,「要不要現在我和你到胖姐姐家裡,將行李搬到媽媽家裡?」
因為媽媽看見我一定會很開心,而且有媽媽照顧我也比較放心。
然後我用中文說了句「傻的嗎?」,不知道俄文怎麼說好。
畢竟人家好心收留我了,我也不好意思像利用別人,然後自己找到另一個住處就甩開人。
所以也拒絕了朋友的好意。
我告訴他胖姐姐會來接我,於是他才顯得放心一點。
竟然站在地鐵站也聊到12時多我才真正的離開,
剛好他的一位朋友(以前我在skype時見過他)也到了,
於是我們打了招呼,他的朋友不會說英語。
然後他們聊了聊,我聽到他的朋友說,「她不會聽俄語對嗎?」
剛好我懂得這句了,於是笑笑的用俄語回應,「對啊,我一句都聽不懂。」
然後大家都笑了,讓警察也看了看我們。
為了不錯過尾班車,我最後還是回家去。
回到家那個站,熟悉的胖姐姐又在等我了。